新聞

2023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 - 2023年12月
一甲子持續求新進步 創造更強英語學習效能
創立於 1963 年的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一直以來力求進步,靈活運用資源,持續優化硬件設備及課程設計,致力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各級設英語班,配合成績考核及評定,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課後提供適切的支援輔導,協助他們精進英語能力。初中部分班別指定科目以英語授課,為銜接至高中階段做好準備。課外安排多元學習活動,鼓勵學生放膽多說英文,學以致用。同時,透過體藝科目的跨學科協作,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並培養堅毅不屈的態度,有助他們面對學業上的挑戰,裝備自我,迎接未來工作上的考驗。
入大學率持續提升 設新目標求進步
周啓廸校長提出「40」、「50」、「60」三個數字作為學校的教育目標,「40」是指2022/2023年度學校畢 業生的入大學率達到40%,特別是該批學生在高中階段深受疫情影響,需要適應不同的學習模式,更顯得這次躍進難能可貴。然而,校方並未有感到自滿,期望學術成績能夠穩步上升,推動入大學率達到50%,因此「50」正是學校設定的短期目標。而且周校長不僅只向教學團隊內部提出該目標,更在本學年的開學禮上向全體學生公告,以激勵師生們未來朝着明確的方向奮鬥。最後的「60」是指在創校 60 周年之際,得到辦學團體孔教學院與教育局的支援下,校園硬件更加完善,學生也即將換上新校服,迎來種種新氣象。周校長將帶領學校在下一個甲子,繼續以提升入讀大學率作為長期目標。
重視課程銜接 初中部分科目英語授課
奠定穩固的語文能力有助將來順利升學,學校積極推動學生的英語學習,並全盤考慮到他們的學習需要,從升中階段起開始部署。學校在暑假期間開設升中銜接課程,讓學生嘗試以英語學習其他科目。由於高中的選修科目超過一半需要以英語修讀,為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及銜接高中課程,中一至中三級會按學生能力採用適合的教學語言,部分班別的綜合科學科(中三分為物理、生物及化學)及地理科會以全英語授課。另,電腦科及數學科部分課題亦以英語教授。
周校長表示:「挑選上述科目是考慮到相關課程有較多專業詞彙需要消化,特別是應考地理科時要書寫的部分比較多,期望及早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做好銜接的準備。學校發現學生升高中時最難適應的是經濟及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BAFS)這兩個商科科目,由於初中階段不設相關課程,學生到中四時用英語修讀會稍為吃力。因此,校方早在初中的生活與社會科滲入英語元素,如教授理財的課題時引入 GDP(國內生產總值)等英語用詞,減輕學生將來接觸新科目時產生的憂慮感,幫助他們順利過渡。」
英語班設進出機制 課後支援見成效
學校特別設立英語班(精英班)與非英語班,英語班使用英文為主要授課語言,所教授的文法、詞彙會較廣泛而深奧。校方會按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S1)成績分班,照顧學習差異,因材施教。同時,英語班設進出機制,即使學生升中一時因英語能力稍遜而無法考入,學校會有配套教學策略協助他們提升英語能力。當他們升中二時成功考進英語班,學校也會關顧他們的適應情況,安排英語老師提供 3 個月至半年的課後輔導。另外,對於升中二時要從英語班轉至非英語班的學生,校方也會安排老師與他們同行,加強英語學習方面的支援,協助他們重新考進英語班。
周校長分享,正因為學生知道英語班設進出機制,可以讓他們保持良性競爭的心態。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顧及支持,只要自己願意學好英語,校方會調配資源傾力協助。「本校的英文科團隊共有 14 位老師,比其他學科都要多,同時,校方有意減少部分老師的授課時間,以特別照顧這些學生。」課堂上老師也會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及評估方法,包括討論、口頭匯報、寫作、運用視聽教材等,配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舉辦聯校模擬試 多體驗創佳績
學校兼顧學生於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能力,設有英語會話課,並以小組形式進行,增加學生的發言機會,加強師生間課堂互動效益,以免出現個別同學在課堂之中沒有發言機會的情況。及至中五、中六階段,校方更安排兩名外籍英語老師與兩名英文科科主任協助學生練習小組討論。為進一步幫助學生應考,學校更協同四至五所不同成績組別的學校進行聯校練習,模擬 DSE 英語口試的應試場景。當學生面對不熟悉的外校學生,且與他們同場較量,應試的真實性、代入感將大大提高。通過預演 DSE 公開試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學生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經過校方多管齊下,學校的 DSE英語口試成績,合格率與考獲 3以上的比率都頗高。
此外,英語學習中心每日開放,兩名外籍英語老師負責帶領小息與午休時段的英語活動,在校內營造輕鬆運用英語的氛圍,鼓勵學生與外籍老師交談,增強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與自信心。學校亦會培訓英語大使(English Ambassador),由英語能力較佳的學生擔任,經過外籍老師的指導,負責主持英語早會、校園電視台節目及所有典禮活動,以至接待外賓。周校長表示,由於他們為學校提供服務,因此當有外出交流的機會時,他們會獲優先考慮,期望英語大使前往外國好好發揮自己的英語能力進行交流,並相信學生能夠將英文學以致用,建立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運用英文的信心。當學生有機會到外國增廣見聞,也會大大提高個人的自信心與學習主動性,並激發學習動機,個人的正向特質與英語能力相輔相承。
實踐跨科協作 增強動機 學好英語
為進一步提升學術成績及發展全人教育,學校過去多年來持續升級校園設備,讓人耳目一新。校內設有英語學習中心、140 個座位的演講廳及校園電視台控制室。圖書館經修葺後,為學生提供更舒適的自習及閱讀空間。天面活動區改建成室內運動場,讓學生能夠全天候進行體育活動,不再受天氣影響。新設的室內單車房提供單車用具及訓練儀器,學生可以利用實時電腦系統,跟世界各地的單車選手模擬訓練或比賽,未來校園更會有健身房落成。
學校積極推行德、智、體、群、美五育,推出「一生一體藝」計劃,規定所有中一及中二學生必須參與一項課外活動,校方也會因應學生的興趣盡可能提供不同的選擇。過去各類球隊表現出色,手球、排球及籃球等項目多次榮獲全港性獎項。以手球隊為例,在身兼港隊成員的體育老師葉惠明的專業培訓下,球隊去年在甲組聯賽中獲得亞軍。
「不管學生有哪方面的才能,學校都提供平台讓他們盡展所長。」周校長指出,校方未來也會繼續推動體藝發展,並以此作為跨科協作學習之一,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環環相扣。學生通過體藝誘發潛能,建立自信心,有助帶動他們勇於面對英文科及其他科目學習上的挑戰。當學生在體藝方面擁有傑出的成就,需要代表學校出賽或公開匯報時,便能夠體會到英語作為溝通工具的重要性,積極裝備自我。
推動多元體藝發展 全方位應用英言
隨着啟德體育園即將啟用,體育產業未來更受矚目。單車隊也是學校的發展重點之一,校方邀請到被封為「亞洲車神」的前香港單車運動員黃金寶擔任教練,傳授室內單車與公路單車的實戰技巧。周校長表示:「現時十多名具潛力的學生交由黃金寶進行專業培訓,在比賽前每星期幫助同學操練三天。從黃金寶接手單車隊的短短一年間,去年在不同大賽上已經初見成效。學生參加校外比賽時,亦有不同運用英語的機會,與國外選手交流。」
黃金寶一直想到校推廣單車運動,正好學校具備單車房等硬件設備,促成這次長期合作關係。並且至少會留任學校 5 年,帶領這班學生,希望能夠訓練出下一個「黃金寶」或是「牛下女車神」。惟對校方而言,更重要的是雙方均期望學生在過程中學會堅毅不屈、屢敗屢戰等正向價值觀,讓他們終生受用。學校通過體育活動帶領學生在德育方面有所成長,相信亦是近年學生整體成績躍進的關鍵之一。而且,在體育項目表現優異的學生也可以視運動為志業,進行生涯規劃,作為校友的現任香港足球港隊門將謝家榮便是例子之一。
建立歸屬感 鼓勵學生自強不息
周校長與三位副校長服務學校多年,他表示自己與另一位副校長差不多時期到職,至今已經踏入第16個年頭,其中一位副校長服務更長達30年,橫跨整個職業生涯。最年青的一位副校長更是學校的舊生,並作為校內學生的重要榜樣,努力回饋母校。事實上,整個教學團隊包含副校長在內共有5位校友,分別擔當校內重要的職務,包括中文科科主任、中史科科主任等。舊生對學校有歸屬感,同時也能夠感染學生,鼓勵他們力爭上游,將學校的辦校精神、教學理念延續下去。
自升任校長的兩年期間,周校長善用持份者問卷提問家長「是否樂意讓子女在本校就讀」,結果收到90%以上的正面回應,對團隊過去的工作與學校價值予以肯定,得到一張亮麗的成績表。周校長對於家長的支持充滿感恩,不禁欣慰自身及教師團隊的努力得到認可。今年正值學校 60周年的重要時刻,他分享,就如自己剛上任時向學生所提及,學校「是一所一直進步的學校,不會滿足於現狀」。他期望學生也能夠感受到這份永不止步的精神,「當學生每天進行自我反思時,也會感到自己正在進步,今日並沒有枉過,不管在任何範疇上,對自己有所交待,盡自己的能力過好每一天」,這也是他作為校長獲得滿足感的來源。
學校明白語言發展對學生的重要性,因此投放資源給予學生學習的機會,透過運動、視藝等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能力,日後有更好的發展。